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前身是卫生部妇幼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82年合作创建的全国最早的四大儿童急救培训基地之一,经过30年的发展,从建科时的4张床,发展形成了拥有前沿为院前急救(120)、门急诊室、留察观察室、后部为重症监护室(ICU)的布局合理、独特、统一的医疗体系。科室现设有PICU/NICU/SICU/CCU,为开放床位31张的综合性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全科由4名教授,4名副教授;4名博士生导师共8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2011年被卫生部正式确认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并获得卫生部全国青年文明号,卫生部巾帼文明岗,星级护理单位等光荣称号。
建科以来我们不断开辟和完善抢救绿色通道,并行成了以危重病多脏器功能衰竭特别是呼吸系统功能衰竭为龙头的临床工作方向,本学科承担重庆市儿童120救治工作,包括重大灾难性事件的儿童突发抢救工作。年转运救治危重病儿350例以上,病种包括:感染性休克、ARDS、集体中毒事件、鼠药中毒、溺水、溺粪、严重颅脑损伤、烧伤、挤压伤、心肺复苏、惊厥持续状态、全身严重剥脱性皮炎、重症肺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年完成急诊人数4万余人次,留察人数40万余人次。重症监护室年床位使用率95%左右,年收治病人总数达2千余人次,在PICU我们能常规开展危重病患儿(1)心肺复苏术; (2)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 (3)机械通气技术; (4)纤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维支气管镜技术; (5)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 (6)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7)胸穿,心包穿刺技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8)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术;(9)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技术;(10)持续血液净化技术;对呼吸衰竭、心血管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脑水肿颅内高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抢救达国内领先水平。在完成日常临床工作的同时不断开展临床创新技术,包括低年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监护治疗,镇静镇痛技术在围手术期病儿的应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监护治疗,小儿ARDS流行病学研究与治疗等。
本学科是该院急诊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儿科学博士学位授予点,护理硕士学位授予点,卫生部全国儿科护士ICU资质培训基地,卫生部定点的危重病急救医学培训基地,现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全国委员单位,中华医学儿科分会急救学组副组长单位,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儿科学组副组长单位,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儿科学副主任委员单位,是《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副主编单位,《中华儿科杂志》等多家学术杂志编委单位。近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人事部、国际合作项目,重庆市科委等科研项目20项,总经费150余万元,并先后与加拿大UBC大学儿童医院,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建立长期的多方位的合作。研究成果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
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我们决心继续保持可持续稳定发展,提高急诊医疗的技能和临床经验,并利用院前急救(120),门诊急诊和ICU三位一体的模式把我院危重病急救医学办成具有国内一流学术水平、实验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临床和学术中心。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5月2日
星期五
5月3日
星期六
5月6日
星期二
5月7日
星期三
5月8日
星期四
5月2日
星期五
5月3日
星期六
5月4日
星期日
5月5日
星期一
5月2日
星期五
5月3日
星期六
5月4日
星期日
5月5日
星期一
5月2日
星期五
5月3日
星期六
5月4日
星期日
5月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