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情系高原
日期:2017/1/26 0:00:00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您好,院总值吗?我是血液一病房的值班医生,刚刚病房收治了一名藏族孩子,语言不通,无法沟通,特向院总值备案。”
“您好,请问孩子和家长都不会说汉语吗?”
“是的,孩子可以听懂汉语,但是说汉语比较困难,爸爸是一点都不会说汉语,也不识字。”
“好的,我帮您联系一位懂藏文的朋友,麻烦您留下联系方式,我请他联系您。”
“那太谢谢了!”
1月9日19时许,正在院值班的李蕊得知情况后立即给她的丈夫电话求助,通过电话连线,血液一病房的值班医生顺利完成藏族孩子的入院病史记录。
嘎玛塔杰是一名来自西藏拉萨市曲水县嘎玛沟的12岁男孩,带他来重医儿童医院就诊的是从未离开过家乡、目不识丁、不懂汉语的爸爸扎西次仁。由于小塔杰反复面色苍白9年、发现肝脾肿大7年、近一年又出现间断酱油色小便,在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后不见好转,儿科主任达珍医生建议小塔杰转到重医儿童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治,并帮助小塔杰联系到曾经到拉萨讲学授课的重医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符州教授请求帮助。在了解到小塔杰的病情后,考虑到小塔杰过来救治路途遥远且病情复杂,通过医院的“绿色通道”就可以便捷地帮助他。于是,符州副书记联系到血液病房肖剑文副主任医师,告诉了他小塔杰这个“特殊”患儿来院治疗的事情。1月9日晚历经长途跋涉的小塔杰和他的爸爸终于在符州副书记和肖医生的热心安排下入住血液一病房。
初见小塔杰时,一个瘦瘦弱弱、面色苍白、个头矮小的小男孩,比起同龄的孩子多了几分懂事,牵着爸爸的手小心翼翼的用极为简单的汉语跟医生护士交流,又很仔细的将医生护士的建议一句一句转达给不懂汉语的爸爸。看着如此懂事的孩子,病房的医生护士深为感动,自发轮流为小塔杰和他的爸爸送来可口的饭菜;肖医生查房时,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交流去帮助。入院后的第三天各项检验结果显示小塔杰患有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肖医生请来肝胆外科医生会诊,会诊的结果是建议行脾切除。1月12日小塔杰被转入肝胆外科行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看着一天天恢复的孩子,小塔杰的爸爸心里万分感激。
在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半个月了,小塔杰和爸爸已经熟悉了这里的环境、医生、护士,快过年了,小塔杰和爸爸有一个新年心愿,那就是感谢帮助过他们的符州医生。1月23日,小塔杰的爸爸带着孩子的心愿、诚挚的谢意及绣有藏文的锦旗、哈达来到符州副书记的办公室,亲自为符州副书记献上哈达,并敬以虔诚的拜谢!“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挽救孩子的生命就是我们的天职!”符州副书记握着孩子父亲的手,温和的说到。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作为医者,我们不因地域、语言的差异而阻断爱心的接力;作为儿院人,我们同心协力普救病患,凝心聚力将爱传递!